- Aug 21 Tue 2012 01:06
8/31-9/2「2012礁溪觀光小城旅遊嘉年華」
- Aug 21 Tue 2012 01:06
8/31-9/2「2012礁溪觀光小城旅遊嘉年華」
- Aug 11 Sat 2012 00:55
101年8月份宜蘭金六結 新兵家屬懇親會
- Aug 11 Sat 2012 00:55
101年8月份宜蘭金六結 新兵家屬懇親會
- Aug 10 Fri 2012 00:57
2012.8.16宜蘭城水燈會(宜蘭放水燈)
- Aug 10 Fri 2012 00:57
2012.8.16宜蘭城水燈會(宜蘭放水燈)
- Jun 25 Mon 2012 00:04
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即將於7月7日到8月19日登場
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即將於7月7日在冬山河親水公園熱鬧豋場~
今年童玩節從7月7日到8月19日,於冬山河親水公園登場,主題是「童心大樂」,將把許多有創意的戲水設備與音樂概念搭配,像是「倒轉高低音」、「交響水 舞台」、「經典滑爾滋」、「水漾三重奏」等設施,利用水與音樂結合,創造出驚喜刺激的遊戲平台,並有鋼彈機動戰士」國際型展館等展覽與許多國外樂舞演出。
- Jun 25 Mon 2012 00:04
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即將於7月7日到8月19日登場
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即將於7月7日在冬山河親水公園熱鬧豋場~
今年童玩節從7月7日到8月19日,於冬山河親水公園登場,主題是「童心大樂」,將把許多有創意的戲水設備與音樂概念搭配,像是「倒轉高低音」、「交響水 舞台」、「經典滑爾滋」、「水漾三重奏」等設施,利用水與音樂結合,創造出驚喜刺激的遊戲平台,並有鋼彈機動戰士」國際型展館等展覽與許多國外樂舞演出。
- Jun 08 Fri 2012 00:25
台灣碗盤博物館在宜蘭縣員山鄉

台灣碗盤博物館9日將在宜蘭縣員山鄉開幕,館內2萬多件碗盤產出時期從明清到現代,還有世界各國精緻品,碗盤中的圖案也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。 台灣碗盤博物館位於員山鄉雷公埤畔,入口處掛有1個以木板釘製的超大魚仔盤,長3.8公尺、寬2.8公尺,整體面積是過去一般傳統「魚仔盤」的百倍大,相當吸睛;展館中2萬多件碗盤是館長簡楊同近15年來的珍藏,產出時期從明清到現代。 簡楊同說,原本他是想打造1個超大碗盤,當為鎮館之寶,但當時遍尋台灣許多陶瓷工廠都沒有超大窯爐可以燒製,只好請木工師傅以木板釘製,施工時還要考慮須有弧度,做法並不容易,因此花了2個多星期才完工,之後再請廟宇彩繪師,畫上和一般「魚仔盤」一模一樣的魚類圖案。 簡楊同說,館中2萬多件收藏品有的是他從台灣各地民間與國外買來,有的是民眾知道他有這樣的愛好,在搬家時把不用過時的碗盤送給他,有的甚至是他從廢棄堆中尋獲。 「吃飽也未?(吃飽了嗎)」簡楊同表示,許多民眾在見面就先彼此互問這句話,說明了民以食為天,吃飯是大事。吃飯用的碗盤是一般人最密切的生活文化器物,不論是家財萬貫的富豪,或是一般市井平民,天天三餐都會使用到碗盤。 他表示,在台灣碗盤博物館中,可見到許多碗盤彩繪表現充滿濃濃的台灣味,其中包括象徵年年有餘的魚、祈中科甲的龍蝦、南島風情的椰風海景、清雅的梅蘭竹菊,還有福祿壽喜及龍鳳呈祥等圖案,反映過去經濟不富裕的年代,民眾希望在餐桌上能享受到美食,期待生活更好。 「碗盤破了,也可以補!」在館內中還有數件碗盤被摔壞了,經由早期的補丁技巧讓它不會漏出湯湯水水,見證台灣人民的節儉風範。 簡楊同表示,民國70年代以後,塑膠餐具製品的興起,加上機械化生產的陶瓷,更讓人懷念過去阿公阿嬤時代的碗盤,雖然工法較為粗糙,卻給人古樸素雅的親切感,道盡先民篳路藍縷的辛勞。 館方表示,台灣碗盤博物館將於9日正式開幕,員山鄉民免費,一般民眾在開幕初期,門票5折優待,只收新台幣60元,遊客還可以自費使用早期的碗,品嚐咖啡。
- Jun 08 Fri 2012 00:25
台灣碗盤博物館在宜蘭縣員山鄉

台灣碗盤博物館9日將在宜蘭縣員山鄉開幕,館內2萬多件碗盤產出時期從明清到現代,還有世界各國精緻品,碗盤中的圖案也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。 台灣碗盤博物館位於員山鄉雷公埤畔,入口處掛有1個以木板釘製的超大魚仔盤,長3.8公尺、寬2.8公尺,整體面積是過去一般傳統「魚仔盤」的百倍大,相當吸睛;展館中2萬多件碗盤是館長簡楊同近15年來的珍藏,產出時期從明清到現代。 簡楊同說,原本他是想打造1個超大碗盤,當為鎮館之寶,但當時遍尋台灣許多陶瓷工廠都沒有超大窯爐可以燒製,只好請木工師傅以木板釘製,施工時還要考慮須有弧度,做法並不容易,因此花了2個多星期才完工,之後再請廟宇彩繪師,畫上和一般「魚仔盤」一模一樣的魚類圖案。 簡楊同說,館中2萬多件收藏品有的是他從台灣各地民間與國外買來,有的是民眾知道他有這樣的愛好,在搬家時把不用過時的碗盤送給他,有的甚至是他從廢棄堆中尋獲。 「吃飽也未?(吃飽了嗎)」簡楊同表示,許多民眾在見面就先彼此互問這句話,說明了民以食為天,吃飯是大事。吃飯用的碗盤是一般人最密切的生活文化器物,不論是家財萬貫的富豪,或是一般市井平民,天天三餐都會使用到碗盤。 他表示,在台灣碗盤博物館中,可見到許多碗盤彩繪表現充滿濃濃的台灣味,其中包括象徵年年有餘的魚、祈中科甲的龍蝦、南島風情的椰風海景、清雅的梅蘭竹菊,還有福祿壽喜及龍鳳呈祥等圖案,反映過去經濟不富裕的年代,民眾希望在餐桌上能享受到美食,期待生活更好。 「碗盤破了,也可以補!」在館內中還有數件碗盤被摔壞了,經由早期的補丁技巧讓它不會漏出湯湯水水,見證台灣人民的節儉風範。 簡楊同表示,民國70年代以後,塑膠餐具製品的興起,加上機械化生產的陶瓷,更讓人懷念過去阿公阿嬤時代的碗盤,雖然工法較為粗糙,卻給人古樸素雅的親切感,道盡先民篳路藍縷的辛勞。 館方表示,台灣碗盤博物館將於9日正式開幕,員山鄉民免費,一般民眾在開幕初期,門票5折優待,只收新台幣60元,遊客還可以自費使用早期的碗,品嚐咖啡。